中国法制西部网讯(任阿刚) 巨新兵,乾县灵源镇五星村巨东组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文化程度,家庭4口人,母亲80余岁,体弱多病,妻子患有精神类疾病,女儿上初中,生活重担压的巨新兵喘不过气,终日郁郁寡欢,害怕交际。平时仅靠打零工、露地蔬菜种植以及政府资助维持基本生活,无稳定收入,生活十分拮据,经济异常困难。
会诊把脉 精准施策
帮扶干部多次深入巨新兵家中,针对他本人文化水平高、有种菜史、家庭拖累不能外出打工等现状,结合本村有鲁源种植园区技术支撑,想对他开展种植产业帮扶。但发展大棚蔬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所以他有很多的顾虑。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提高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特在“四支队伍”中挑选精兵强将,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其谈心谈话,并多次带领他到实地观摩,让其他贫困户现身说法,向他宣传发展大棚蔬菜的好处和各种财政补贴政策,帮助他算好效益对比账,分析蔬菜的市场空间,“你看,3月份栽植西红柿,5月份就能上市,批发价1.2元—1.4元/斤,亩产8000余斤,带来经济效益9000余元。后续还可种植香菜、菠菜,达到一年3—4茬,收益是相当可观的。”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说服了巨新兵,同时彻底消除了他的思想顾虑,提高了他对发展大棚种植的认识和脱贫致富的信心,点燃了发展动力。
放下包袱 说干就干
为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临时支部书记、镇包片领导数次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联系,多方协调,最终争取到了5万元贴息贷款。说干就干,去年10月,他们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选址、购买专用农膜农具、起垄建棚、找农家肥、选用对路蔬菜品种……历时1个多月,终于在今年元月建成了2.4亩的日光大棚。种植的蔬菜主要是菠菜、香菜等。每天,他都到大棚转转,看着绿油油的菠菜健康成长,巨新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多方支援 重拾信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雪灾,致使棚体压塌,蔬菜大面积冻伤,经济损失达数万元。面对此次天灾,巨新兵望着一地狼藉欲哭无泪,手足无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支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冒严寒、顶雪水、清积雪、拆除塌陷棚体、加立柱……棚体很快得到了修复。随后,镇政府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农业局、民政局申请灾后救助,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经济损失,巨新兵看着坍塌的大棚恢复如初,觉得心里温暖了许多,并重新开始种植。
加强指导 服务到位
为确保巨新兵的大棚蔬菜能获得效益,镇“四支队伍”多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提供技术信息、农资等方面服务,还从孝义村、白村等地方联系十多名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土专家”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他本人也积极学习,到农家书屋借阅种植书刊,多次观看远程教育,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听本村土专家董雷超关于种植的讲解,切切实实的解决了种植难题,极大的提高了他从事大棚种植的积极性。
示范带动 引领发展
自从建立了大棚,他一心扑在大棚的经营管理上,经常忙于打杈、浇水,现在大棚里的西红柿已经上市,行情非常好,预计每亩地收入1万元左右。
现在在“四支队伍”共同努力,在他的带动下,精准扶贫户自我发展动力得到有效驱动,目前新增3户建棚,4户养殖,贫困户脱贫信心倍增,脱贫指日可待。他也成为了全镇脱贫致富的“明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勤奋,就能找到出路,脱贫最大的障碍是懒惰,最难的是挑战自己!
正如灵源镇党委书记韩克云说,“脱贫不能只靠政府,最主要的要靠自己”。因此,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增强内生动力发展自主产业,才能真正的走向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