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形象:袁浩、张文作品展”海报
中国法制西部网讯:2018年7月14日下午,“时代形象:袁浩、张文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呈现的是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袁浩、张文伉俪的作品,包括油画、水粉、素描等类型,主题“时代形象”指艺术家所塑造和反映的是某个时代人物或风景的典型性形象,表明两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时代进程之间的紧密关系。
“时代形象:袁浩、张文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主持本次展览开幕式
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教授恽圻苍致辞
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教授蔡克振致辞
画家赵剑溪致辞
袁浩胞弟袁雄致辞
美国南美电视台主持人,袁浩、张文儿媳妇阮家妮代表家属致谢辞
本次展览开幕式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主持,众多嘉宾和老艺术家均有出席。其中,广州美术学院老艺术家、教授恽圻苍、蔡克振,画家赵剑溪,袁浩弟弟袁雄,美国南美电视台主持人、袁浩、张文儿媳妇阮家妮先后致辞。
嘉宾合影留念
袁浩生于1930年,祖籍长沙,生于南京,为避战乱举家多次搬迁后至贵阳,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入吴作人工作室学习油画,1953年从央美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教授油画,与杨之光同在一个宿舍。
靳尚谊贺信
詹建俊贺信
袁浩在展览现场
“时代形象:袁浩、张文作品展”展览现场
“时代形象:袁浩、张文作品展”展览现场
张文、袁浩年轻时合影
张文、袁浩合影
1955年,袁浩与王恤珠一同考入由中央美院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深造,再次与詹建俊、靳尚谊等人成为同学。在此期间,他的油画技巧、艺术修养、创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毕业创作《长江的黎明》,反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初期桥墩码头建筑工人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在细节描绘以及氛围营造方面的独特创造,讴歌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该作品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被国家多次印刷发行,原作现收藏于中央美术学院。
袁浩在“马训班”上课 1956年
1957年“马训班”毕业照
长江的黎明 袁浩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壮志凌云 袁浩 布面油画 1972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俘虏 袁浩 布面油画
烛光 袁浩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裸女背影n001 袁浩 79x99cm 布面油画 2007年
从“马训班”毕业后,袁浩回到中南美专,不久中南美专南迁广州,并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袁浩也从武汉来到了广州,任教于油画系,并曾担任油画系主任。袁浩另一幅代表作《壮志凌云》创作于1972年,现藏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去年参加了备受瞩目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袁浩上世纪80年代还译介过印象派画家,老年长期居住在美国,并于多国游历,画面逐渐具有了一些异域色彩,呈现出多元因素融汇的新面向。
割麦人(临摹) 张文 83×67 cm 1957年
白茶花 张文48x 38 cm 1980年
张文年幼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董希文,打下了坚实的写实主义绘画基础。之后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系,担任专业课装饰画及绘画基础课教学。
1959年张文在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班进修两年,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家常莎娜,回广州后任教装饰画及绘画基础课程,编写水粉、丙烯、图案写生等技法教材。其在绘画方面的探索并没有中断,她更多描绘的是风景花卉,画风清爽明丽,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张文还在磨漆画方面进行过钻研,能够较好地结合材质的特点传达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冲浪 张文 46x55cm 磨漆画 1994年
四川的白桦树 张文 40x 54cm 1987年
返港-广东闸坡 张文 39×28 cm 1978 年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近些年来,我们美术馆特别强调对于本校艺术家个案和现象的历史梳理和呈现,通过对袁浩、张文作品的回顾,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与广州美术学院早期历史相关的艺术家创作的状况。他们不但以作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以作品见证了某一段美术教育的历史。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