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法治网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洛滨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群众需求,完善场所功能,积极探索“12345”工作模式,把文明实践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与日常各项工作统筹推进,每周下发任务清单,常态化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提质增效。
紧扣“1个目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参与度”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线,通过问需于民,吸引群众“想参与”;通过内力驱动,激发群众“要参与”;通过强化保障,确保群众“能参与”;通过创新模式,方便群众“常参与”,努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建强“2级阵地”:以党建引领,充分利用文化站、文化广场、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农家书屋等现有的场所,重点打造文化宣讲厅、书海拾贝厅、翰墨飘香厅、文明竞技厅、时代健身厅五大功能室。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全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个,均达到“六有”标准,实现了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
落实“3个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 ,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所站管理制度和志愿者管理制度,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服务队伍组建到位,服务队秉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理念,吸纳本地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建立91支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愿者2095人,每支志愿者队伍由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组成,党员干部带头干,农民群众积极干。目前组建“移风易俗”“洛河艺人”“最美巾帼”“关苗行动”“巧农科普”“党员先锋”“洛河之滨”“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队,根据志愿队服务职能开展志愿活动;服务群众精准到位,围绕群众需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常态化开展卫生整治、惠民政策宣传、安全巡查、关心关爱等活动,把党的惠民政策融入到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镇围绕“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按照“年度有计划、月月有活动、常态化开展”的要求,开展“喜迎新春 福送万家”、爱心义剪、读书交流、健康知识讲座、关心关爱留守老人、端午节联欢会、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尚、送戏下乡、理论宣讲等各类活动210余场次,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320余场次,均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不断引领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立足“4个定位”:一是强化二十大的宣讲,镇班子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各村以“村支部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为切入点,用“接底气”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积极运用“学习强国”、“群众新闻网”、县融媒体中心“蒲城宣传”以及“洛滨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衔接,持续扩大理论传播面,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注重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选培树,扎实推动“一会一室两小组”基层治理模式,全面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四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5项工作”:按照“阵地+队伍+活动”模式,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相结合,通过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科普宣传、医疗卫生、模范评比等内容,采取“讲、评、帮、乐、庆”五种方式,常态化开展五项工作。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至哪里,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文明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洛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持续探索创新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紧扣“一镇三地”建设目标,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持续推动志愿服务融入日常,让“文明实践”活动有温度、有力度、有实际内容,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心走深走实。
责编: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