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法治网地方聚焦 • 正文

陕北子长县史家畔:光伏发电、脱贫拱棚、苹果基地铺就脱贫路

  中国法制西部网讯(记者 杨博)“走基层看发展·相约最美史家畔 ”——光伏发电、脱贫拱棚、苹果基地铺就脱贫路

  编者按: 5月9日,陕北手机摄影网应邀随同延安日报社、县委通讯组等媒体对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所属的湫峪沟党员中心户赵雪红创办的红星养殖有限公司、马家坪光伏扶贫基地、高家岔抓党建促脱贫拱棚建设示范点、冯家岔蘑菇种植示范基地和丹头千亩山地苹果基地进行了实地摄影采风,收获良多、感受颇深: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思路新、点子多,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今天刊发光伏发电、脱贫拱棚、苹果基地发展状况。

  子长县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位于县城以东22公里处,涉及2个村,738户2282人,党员65名,识别确认贫困户63户122人。近年来,史家畔按照“阳山果、川道棚”产业发展思路和“两线两带”产业布局,以党支部牵头,合作社(企业)引领,能人大户带动,金融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四种”服务引领方式,全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力促乡村振兴,实现循环经济富民的目标。

  1994年,赵雪红从1头母猪起步发展养殖业,经过24年努力,发展成为子长县红星养殖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被评为延安市龙头企业,公司年出栏猪13000头,产值900余万元。担任党员中心户以来,赵雪红充分发挥“五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组织员、产业开发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脱贫攻坚帮扶员)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1.jpg

▲   延安日报县区新闻部主任张吉祥(左三)到党员中心户赵雪红创办的红星养殖有限公司调研

2.jpg

▲   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吴海斌(左五)向记者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3.jpg

▲   正在采访的文字记者

4.jpg

▲包村干部介绍便民服务中心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丹头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基地位于县城东20公里处,自2014年开始建园,已累计发展山地苹果2010亩。分别由甜滋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阳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陕果集团等四个主体流转承包经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抓基层党建、兴一村一品、促脱贫攻坚、建文明乡村”四位一体工作思路,按照“阳山果、川道棚”两线两带产业布局,通过中心党委、村党支部和党员履诺践诺,服务推动了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有力的促进了脱贫攻坚,贫困群众变身“三金农民”。

5.jpg

▲   大学生村官刘强强介绍创业示范基地情况

6.jpg

▲   正在采访的文字记者

▲   丹头千亩山地苹果

  高家岔村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556户1708人,是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50人,已脱贫户39户89人,在册贫困户24户64人。今年,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四位一体”工作要求,落实“1233”工作计划。

10.jpg

▲   高家岔棚栽业

  马家坪光伏扶贫项目,位于我县杨家园则镇杨二村和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马家坪村,共占地300亩左右,总容量11.7兆瓦,该项目由延安能源集团承担建设、运行及维护任务,帮扶贫困户1454户,项目估算总投资9945万元,资金来源为县政府资金本占40%、延安能源融资60%。

目前,我县11.7兆瓦地面村级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6月27日,县上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其中杨家园则镇村级电站已临时并网发电,史家畔马家坪村级电站光伏组件安装完成,进入收尾阶段。

  项目建成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1521万度,项目采用全额上网模式。通过售电获得收入为我县1454户贫困户提供3000元/年·户的扶贫资金,并持续保障20年,共提供扶贫资金8724万。相比其它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收益稳定、无污染,不受贫困户技能影响,不占用贫困户任何劳动力等显著优势,项目的实施,对助推脱贫攻坚和工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1.jpg

▲   马家坪11.7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

12.jpg

▲   采风团部分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