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米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七件事之一:醋。
韦林镇南街郊外,坐落着一幢普普通通的房子,乍看和农户没有什么区别,房前北边有两棵法国梧桐,在斜风细雨中翩翩起舞,南边则较为开阔,两只石狮子,威武地矗立在南边的铁门前,默默地告诉你这家的与众不同。
我们一行七人分坐两辆车冒雨来到这里,北边的大门敞开着,门台上站一中年男子,个头不高,皮肤稍黑,白短袖,黑裤子,淳朴又干炼,他就是陕西沙苑酿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俊杰先生。
进得院来,五六亩大的庄园式工厂,规划整齐,花果飘香。刚刚下了场透雨,花圃中的月季红白相映,虽微凋,色犹妍。最令人愉悦的是一前一后两棵石榴树,一甜一酸,一淡红,一浅绿,微风中婆娑,细雨中晶莹,喜的我连拍了好几张照片。
红石榴树北面正对着的是一棵果实累累的无花果树,过了无花果边的小门,就进入工厂区域。张董带领我们参观了制作车间,过滤车间,包装车间,化验室,甚至堆放原料的库房。一袋袋黄灿灿的小米,白花花的大米,告诉我们辅料的优质。发酵,温控,过滤,沉淀,包装,整个操作过程井然有序。张董说,我们采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没有任何添加剂,沙苑米醋绝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张俊杰董事长给陕菜网朱立挺教授介绍酿醋工艺
张董说的,我信。因为陆陆续续买醋的十里八村的乡民们,来了就买一大桶,二十斤,五十斤,放家里慢慢吃。他们说,张家的沙苑米醋闻着酸爽幽香,调菜不染色,久存不变质。
我是喜欢吃醋的人,闻醋香而陶然。走在堆满成品的库房里,观其色清澈透明,无一丝杂质;闻其香酸味柔和,馥郁甘醇。
张董父亲接受记者采访
在会客室,我们见到了张董的父亲,一位清瘦矍铄的老人,额头豁亮,银发抖擞,一副金边眼镜使整个人透出一股儒雅之气。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了沙苑米醋的前世今生,也明白了沙苑米醋为什么如此受青睐的原因。
解放前,韦林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李家的染坊张家的醋,这张家的醋就是沙苑米醋的前生。“我的父亲,年少时为躲壮丁而逃出门求艺,凭着聪慧用心学得一手酿醋的绝技。成家之后就以酿醋卖醋为生,曾被山西老陈醋作坊慕名聘请为制曲师。我十三四岁时,就跟着父亲学酿醋,俊杰和他哥哥弟弟也跟着祖父学习。俊杰有文化,觉得光秉承祖父酿造技艺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学习更先进的酿造技术,于是就三次远去杨凌学习,淘汰更新,使工厂一步步壮大起来。我俊杰善良,宽厚,勤快,所以,他的事业才会一帆风顺。”
张俊杰父亲给记者讲述沙苑米醋的历史
张家醋坊的历史变迁,既辛酸亦不乏自豪。沙苑米醋有此今生,得益于张家醋坊百年祖传工艺,更得益于张家三代人专注于酿造事业,一个家族,四代人,只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这种专注,是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沙苑陈醋
在张董父亲的提议下,我们还参观了张董珍藏的十几瓶陈醋,有两瓶竟然是04年参加杨凌博览会时的产品,那年,陕西沙苑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出产的沙苑米醋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随行的吴总拧开一瓶,我刚一凑近,一股甘醇柔和的醋香就扑鼻而来,如陈年老酒,令人沉醉。
出了会客室,雨己停,石榴树上缀满颗颗晶莹的水珠。微风阵阵,醋香幽幽,我不由诗兴大发,口占一绝:张家醋坊百年店,四代情浓玉液醇。沙苑米醋常日饮,秦地无处不精神。(作者:雷宁侠)
2018.7.10
责任编辑:李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