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原阳 开展“三扶”活动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积极性
中国法制西部网讯:今年5月,原阳县阳阿乡小留村设置公益性岗位,贫困群众只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劳动,每月就能相对轻松地挣到800元“工资”——实际上,这等于是党委政府给他们发的一个小“福利”。
按照相关政策,去年脱贫的村民张百利也能享受此项“利好”,但当村干部找到他“发福利”时,却被他坚决拒绝了:“我觉得靠我自己也能致富,把公益性岗位留给更需要的群众吧!”
去年6月,张百利卧床3年多的老父亲去世,让张百利能够腾出身来去打工挣钱,他在郑州务工的大儿子当了主管增加了收入,爷俩大干半年,让一家人人均收入接近6000元,超过了脱贫标准。
今年,张百利家5亩果树开始挂果,苹果、梨子长势喜人,预计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张百利和爱人宋修玲一合计,专门到附近的果园参观考察后,决定筹资20多万元购进肉鹅鹅苗,发展林下养殖。
宋修玲说,根据现在的行情,保守估计一年能挣50万元:“给贫困户的‘福利’我们不仅不能要,等我们发展好了趟出路子,还要带动贫困户,也给贫困户发发我们的‘福利’!”
不等不靠,平双手争取,凭劳动致富。张百利是原阳县“志智双扶”成果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县委就围绕精神扶贫做文章,以志智双扶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和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扶志气。该县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与助力脱贫攻坚相结合,深入贫困村,开展巡讲、巡展、巡演活动,以文化演出为载体,大力宣传励志进取、孝善敬老的先进事迹。
二是扶正气。针对农村存在的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歪风邪气,该县下大力气整治,同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风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三是扶人气。去年初,县委宣传部向全县发出了《孝行原阳倡议书》,确立了孟尧、马庄等五个村为首批孝善敬老试点村,发挥示范村的教育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各村都依托文化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好精神贫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