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勇在前 灾后重建暖人心
时代法治网讯(宋宛谕)8月8日晚,吴起县遭遇94年以来最大强降雨,在吴起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市社区服务中心闻讯而动,迅速反应,积极组织派驻干部300余人,社区干部200余人、居民3300余人(包含环卫工140人),共计3800余人,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隐患风险区居民撤离、受灾情况排查统计、灾后恢复等工作,本轮降雨未造成人员伤亡,无特重大财产经济损失,有力维护了全县广大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闻讯而动,织牢群众安全“防护网”
8月8日晚,接县防汛指挥部指令,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吹响防汛抗洪“集结号”,启动应急预案,全县9个社区防汛队迅速集结,排查安全隐患,并在河道、坑洼等危险区域设置了警示标志和警戒线。8日凌晨,暴雨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水位也逐步上涨。“党员干部必须冲在前面,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体机关党员、干部被分成9个小组积极开展行动,按照“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的原则,由(社区)领导带队,连同(社区)干部连夜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有序疏散转移群众共20000余人。
勠力同心,为人民群众撑起“顶梁柱”
灾情日益严峻,河水将要上涨大桥,“政府沟巷道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家中”“枣树湾社区社区多处小区进水,街道水位较深”……一条条消息传来,一个个任务不停发布,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协调多方力量,调派多辆洒水车、铲车、平地机、装载机投入救援。面对大街小巷湍急的洪水、四处漂浮的树枝杂物,车辆市民寸步难行,但救援队员们没有退缩,他们迅速调整路线,避开障碍物,逐一对民房进行排查,成功解救出被困群众。“大家的衣服都没干过,有几名党员同志还挂了彩,但看到群众安然无恙,总算放心了。”社区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筑起了一座座冲不垮的坚强堡垒。
风雨同舟,助受灾群众“渡难关”
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地下室、居民家中、小区各个角落,认真仔细开展受灾情况统计工作,对暴雨过后房屋漏水、地下室积水、受损的树木、灯杆、停电停水小区等进行摸排统计,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以防止次生灾害、疫情等发生,最大程度将暴雨灾害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及时上报处理,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并开展“清洁家园”工作,对被淹的路面、楼道、下水道、绿化带等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将暴雨灾害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程度,确保暴雨过后无大疫,尽快恢复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据统计,本轮降雨共计撤离居民2万余人,组织居民开展了灾后恢复工作,清扫整理窑洞500余孔、平房200余间、楼房51套,清理巷道碎石、淤泥40余处,疏通排水渠5条,目前安全隐患排查和灾后恢复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灾后重建种种困难,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倡导“三户帮一户”,要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同时动员受灾户亲戚好友、邻居等共同加入到救援中来。灾后重建,统计上报是核心。目前,所有社区党员、干部对9个社区受灾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对各个社区所辖范围受灾农作物、房屋受损情况登记造册,统计上报。灾后重建,提振信心是根本。抽调党员、干部200余人,组建专班,分片包干走访受灾群众,全面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提振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灾后重建,安置保障是关键。按照就近、安全原则,将受灾群众分类,除鼓励投靠亲友外,重点针对受灾严重、五保户、年老体弱群众,设置交通旅馆 等紧急转移安置点38个,共临时安置群众3000余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度汛。灾后重建,隐患排查是重点。组织党员突击小分队奔赴各个自然灾害隐患点,排查因洪水导致的安全隐患,避免二次灾害事故发生。
爱心无价,真情永在。
一批又一批爱心捐赠来了,爱的洪流,在吴起大地涌流,吟唱出一曲携手同心、共渡难关的新时代赞歌。
风雨彩虹,铿锵重建。洪灾之后,暖阳升起,柔美的阳光普照着灾后的吴起。曾经洪水肆虐的文明城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各级党组织用切实行动筑起了一座座坚强的堡垒,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同击退洪水,一同重建家园,重建家园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共同携手建设美好的明天。
责编:吴一